材料:
某教师准备在全市上一节观摩课,课题是“秦王扫六合”。他的教学设计是在该课的结尾由学生分角色扮演秦始皇、三公、九卿和儒生,通过学生的个性表演来帮助全体学生对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形象记忆。教师在设计意图中这样写道:“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目的,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
问题: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设计是否恰当?说出你的理由。(8分)
(2)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 )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A、《双城记》
B、《人间喜剧》
C、《寒灰集》
D、《悲惨世界》
下列成语中,体现赵匡胤陈桥事变故事的是( )
A、黄袍加身
B、祸起萧墙
C、破釜沉舟
D、闻鸡起舞
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到心灵层面的东西。 但我还是带着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 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碰触;好奇;变迁
B、感受;疑问;悠久
C、捕捉;敬意;沧桑
D、深入;慷慨;沉寂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
A、《资治通鉴》
B、《永乐大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四库全书》
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
①老子②屈原③华佗④孔子⑤李斯⑥孙武⑦张衡⑧董仲舒
A、①⑤⑦
B、②⑥⑧
C、③⑦⑧
D、③④⑤